当前位置: 首页>看眉山>文化新闻

眉山诗人许岚作品登上“学习强国”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5月16 10:20:53

昨日,眉山籍诗人许岚的组诗《美姑的色彩》刊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那么,许岚是谁?


许岚:当代作家、诗人。四川省西充县人,今居眉山。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员。

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十月》《山花》《四川文学》《山东文学》《诗歌月刊》《散文》《散文选刊》《少年文艺》等刊物。代表作《一把斧头》《一根针》《流浪南方》《高楼》《长江之水》《东坡月》《磨》《柿子》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散文诗精选》《中国当代诗库》《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2019天天诗历》等。出版诗集《农民工博物馆》,著有诗集《中国先贤100人》《眉山记》。

作品曾获路遥青年文学奖、东坡文艺奖、李白诗歌奖、黄河金岸诗歌奖、薛涛诗歌奖、煤矿工人诗歌奖、妈祖文化奖、曹植诗歌奖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组诗吧~



题记:

为完成这组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精神风貌美好变迁、彝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正在血脉交融的作品,本人于2月10日专赴美姑采风三天,经历了风雪、寒冷、山路之险,也经历了美山、美河、美人、美舞、美食的沐浴,感恩祖国,感恩这个时代!


◆目光,握在一起

翻过一朵火把,淌过一支山歌

匍匐一座椅子垭口,与任何一座房屋上

那一对牛角对视一分钟

就能和美姑握手了


这是第一次。陌生得再也熟悉不过

它的无情与热情,温差20多度

早晚穿毛衣中午露胳膊腿

得提前做好不服水土的准备


美姑。在古老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之间

彷徨、挣扎,摸着石子过河。它的着装

在彝汉之间媲美、搭配、斑斓


偌大的广场上。一群男女老少

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高高地举起一瓶啤酒

像举起一个人一生的理想

集体的单纯。像寒风中摇摆的杨柳


美姑中学教师宿舍楼。一位七岁的彝族小姑娘

在一面墙上,用粉笔写下豆芽般的1+1=2

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流利的汉语

教五岁的小弟弟,一次次地读

两朵含苞的笑容,没有一瓣胆怯、羞涩


姐弟俩转过身的一瞬。目光,和我握在一起

天,蓝得直往我们的心里扑


◆火塘

柴垛高挑。肤色,从金黄到黝黑

身体,从成材到煅烧,从火种到火苗、火塘

要经过多少风雪阳光的孕育、发酵


火塘。坐在堂屋中靠左的地方

像一位远古的毕摩,使出浑身的解数

从最初的生存手段,到驱赶蝗虫、灾难、病魔

他的燃烧。像一种宗教式的佛光

温暖、抚摸、光明。生生不息


马铃薯、玉米、苦荞、牛、羊、马……

一代接一代。在火光中

饱满,或者衰老,完成宿命

从一粒粮食、生命,皈依为一粒火


祖先的锅庄石。一锅锅,被灶膛搬走

一个节日、一种精神。像一面生活的镜子

阴晴圆缺的魂


怀抱一个图腾。一位自然崇拜者

在火塘边煮饭、议事、取暖、睡觉、繁衍

载歌载舞、相亲相爱

也在火塘边隐忍。乌黑的铁三脚

性灵的方寸之地,光影与泪眼婆娑


一个民族。把一团火的忠贞、爱恨

完整地交付给了深爱着的祖国


◆椅子垭口

山鹰,像绅士。衣冠楚楚,和云海一道

闲庭漫步。像战士,怒发冲冠

从云海中呼啸俯冲


岩鹰鸡、山羊、奔马、斗牛、斗鸡

安静下来,走进一幅画

冷杉、雾松、箭竹、珙桐、杜鹃、溪涧

是那画中的仙


这可急坏了我波涛汹涌的灵感

赶紧赤裸着肉身。在雪地上打坐

向自然肌肤学习、致敬


大凉山、小凉山,在这里结盟

大渡河、金沙江,在这里各怀心事

奔向远方的家


从美姑到峨边,从山里到山外

需要颠簸或平静三个半小时的心情

椅子垭口。每天,都真诚地阴晴着脸


经不起椅子垭口的风。就不配彝人

不配和彝人交朋友

再甜的苦荞,也不配做药引


◆美姑月

美姑月。是美姑丰腴多彩的语言

一旦开口。她的光芒、她的温暖、她的胸怀

足以容得下千座大风顶、万条美姑河

仅仅用金花、索玛,来赞美

是远远不够的


她们。一轮,就是一首诗、一支舞

一曲歌。佩戴着银簪,摆动着百褶裙

将耳坠别在耳朵上,等待太阳来迎娶


端庄秀丽的那轮,是俄其依作吧

光艳夺目的那轮,是金曲金燕吧

时尚恬静的那轮,是沙玛乌支吧

娇媚动人的那轮,是勒格努莳吧

亭亭玉立的那轮,一定是波莫石牛

文“舞”双全的玛嘿阿依哟

多彩贵州和旅游西昌的形象大使

像一支炫动在天地之间的月天鹅……


她们。是青春飞扬的甘嫫阿妞

用声声金色的口弦,诉说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沿着苦荞悠悠的小路

奔向太阳落山的方向


她们。是我怦然心动,大凉山悠然生动的心跳

她们的意义。在于美,和母性的皎洁


◆黄茅埂

井叶家族。居住的黑色湖泊

消失在牛马的视野之中


曲涅部落从云南迁徙凉山,泅渡这道埂

诸葛亮南征,翻阅这条埂

一代毕摩宗师阿苏拉则,在这道埂下

修成一条彝人之道


龙头山,一抬头

日出,便打开了一个童话世界

杉、桦、松、柏,是龙头山的鳞甲

日出的千万支剑


牧场草甸。喜欢高寒游牧,逐草而居

喜欢把一群白云、乌云,圈养

一条乳汁清香的河流。瞬息

就柔软、爽滑了一件彝袍的关节、时光


索玛花海,像黄茅埂的唇。每一朵

都是会说话的蝴蝶。每一簇,都是曼妙的和声

每一片,都是一场盛大的口弦

水流,是她抑扬顿挫的伴奏

牛儿、羊儿、马儿,精心呵护这一粒粒

高原精心喂养的文字,并心怀敬畏


它们,喜欢看她笑起来的样子

喜欢嗅她盈满高原的香

喜欢咀嚼和她一起私语的青草


马,是黄茅埂的翅膀。草甸,是马的风衣

牦牛,是高原之舟。草甸,是牦牛之肺


黄茅埂。躺下,是一条脉,一道分水岭

站立。就是一个人,一座脊梁


◆黑黄红

两只牛角。远离了牧场、屠宰场

在一座城池的屋檐口,或挑上

在命运的至高处,继续耕耘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它的眼睛。黑得庄重、尊贵,清澈见底

黑得人们匍匐在地的跪拜,深不见底


它的语言。红得像心脏

一旦打开。热情、勤劳、勇敢的彝人

就会像斗牛一样,涌过来


它的理想。美丽、光明

黄色,收割着一望无垠的田野


既然。黑夜,是白日的一盏灯

就做时光的底色吧

再镶以红黄两色,生活多么精彩纷呈


一头牛。两只角

是游牧在天空和大地的,心上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