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乐诗文

从苏祠出发,从全世界回来

——首届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的意...

来源: 责任编辑:任枫枫 2018年04月03 16:58:38

张志烈先生激情演讲。.jpg

                      张志烈先生激情演讲。

主旨演讲彰显东坡品格

   素有“千载诗书城”美誉的眉山,是东坡故里,是东坡文化的源头。苏轼从这里盛装出发,矗立为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文明史中屹立不倒的高峰,引人注目,引人入胜,全世界心向往之。

   苏东坡的世界性。法国《世界报》记者皮埃尔先生带来了对“千年英雄”的深情回眸,解密了苏东坡入选世界十二位千年英雄的林林总总。特别是他分享的个人趣事,让我们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元首对苏东坡是多么的热爱,与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的都是苏东坡的写诗技巧、诗句的长度、形式和韵律等十分专业深奥的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苏东坡的代表性、影响力和世界性。

   苏东坡的人民性。84岁高龄的剧作家徐棻女士自称是个不折不扣的“苏东坡迷”,耄耋之年独辟蹊径、深情叙述民间的苏东坡。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让人肃然起敬!苏东坡一生以一介耕田夫自居,一生与卑田院乞儿融为一体。林语堂也写道: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一提起苏东坡,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徐棻女士笔下的苏东坡,一脉相承地传递着苏东坡的人民性。

   苏东坡的创新性。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祝勇先生通过“文人画与印象派”的比较研究,解读了苏东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可贵品质。词的开派,文的革新,诗、书、画自成一格,甚至,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孤儿院”、公办医院,发明中国历史上第一管“自来水”,时时处处,无不崭露出苏轼改革创新的绝世才华。改革创新,永远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我们正以这种时代精神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眉山生三苏,草木自葱茏。眉山拥有了苏东坡这样一位深受人民喜爱的政治家、天才的全能的文化巨人、潇洒自适旷达乐观的生活大师的金字招牌,站在巨人的肩上,以“舍我其谁”的豪迈,担负起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的首位责任,把东坡老家建设成为东坡印记高地,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学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和资料信息中心。

东坡精神激活时代价值

   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是此次学术论坛的主题。国内外苏学专家突出主题,进行了观点新颖、价值丰厚的研究。

   以方永江为组长的课题组完成的眉山市重点社科规划课题《论东坡文化及时代价值》认为,东坡文化是以三苏生活的良好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以及他的独特性格、坎坷仕途,经过两宋确立期、元明清传承期、现当代弘扬期而形成的综合性文化现象,是综合仁爱、旷达和博大精神特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立足市委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实际,从立德——廉洁的典范、立功——民本的典范、立言——文章的典范、立人——教化的典范、立城——生态的典范诸方面阐释了东坡文化对于当今眉山及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意义。

   西华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潘殊闲以“东坡精神的当代诠释”,对这位九百年前风靡海内外至今仍魅力无穷的旷世伟人的“精神”进行了寻觅。概述其为:爱书善思的学习精神、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大爱精神、淡泊名利的名节精神、随缘自适的乐观精神;并进一步指出:这些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优秀道德品质与文化基因在苏轼身上的凝聚与呈现,同时,又融贯了苏轼成长的家族传统、地城文化与具有传奇创新的人生仕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李景新、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名誉会长王启鹏、武汉大学教授张思齐等专家学者围绕苏东坡民本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旷达精神以及亲民意识、百姓情怀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圈可点,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霭霭中岩云,娟娟苏祠月。眉山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信守合作发展、和谐共进的共识。携手东坡遗址遗迹地主要城市和国内外苏学专家学者,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做东坡文化虔诚的传承者、东坡精神忠实的践行者,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贡献眉山力量。

薪火相传昭示繁荣兴盛

   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既有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的国际友人,也有大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界泰斗,更有祖国宝岛台湾的后起之秀,体现了东坡文化学术交流的科学严谨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体现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其三大亮点,令人倍感兴奋——

   “地方军”不容小觑。虽然东坡文化因其人民性,从来就不是象牙塔、故纸堆里的学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为,苏学研究的“主力军”集中在高等院校,颇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寞。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地方研究异军突起,更加注重品牌成长,人才培育。在97人参加的高峰论坛中,地方学者有49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多。

   眉山实力独领风骚。眉山学者25人集体亮相高峰论坛,展现了苏学研究和创作的实力。参加人数之众多、研究范围之广博、潜心学问之沉静、虚心向善之端庄,都是“地方军”中的异数,受人瞩目。彭林泉、刘浩渤在东坡文化当代价值研究中提交了《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青年苏轼治国理政思想述评》的论文,可谓别具一格。何家治、徐丽等基于三苏祠馆藏之物对苏轼文学艺术研究又可谓“舍此一家,别无分店”。何林、余红艳等关于文化传承的研究,也是处处洋漾着眉山元素。孙君恒教授言辞恳切地说:“《论东坡文化及时代价值》高屋建瓴,很全面,很有新——认真拜读,受益匪浅”。

    年轻学人脱颖而出。30岁以下的在校硕博研究生12人,加上年富力强的广大中青年学者,出席此次高峰论坛的竟达80%以上。成为人称道的是,眉山中学高二学生杨毅恒同学不仅至始自终应邀参加论坛,而且其提交的论文《苏东坡与千载诗书城的文化荣光》,受到与会者交相称赞。此次大会一改学术会议满世界银发飘飘的局面,展示出老中青惺惺相惜、苏学研究代不乏人的别样风采。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市委书记慕新海饱含深情地说:“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靠什么?要靠年轻一代!我们把文化节与音乐周结合起来,就是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进来、参与进来,探索创新微电影大赛、微眉山公众平台等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新兴媒介,让东坡文化入脑入心”。站在历史高度,坚持不懈开展东坡文化进校园,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种子,让他们走出眉山,走向世界,到天涯海角地开花结果,这是眉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眉山的苏东坡,永远的苏东坡,眉山向远方的朋友有一个恒久而走心的邀约——从苏祠出发,从全世界回来。

                                                                  (方永江)


最多关注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