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眉山文艺>文学艺术

彭建群:夜宿幸福古村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9年03月01 22:29:18

640.webp (6).jpg

  不是冬天黑得太早,而是我们来得太迟,总之,到达目的地丹棱县幸福古村,天已黑尽了。分不清什么景物,包括山川、房屋、河流,只有一片一片朦胧的树木和偶尔的点点灯光闪烁着诡秘。

  古村就以这样的姿态迎接了我们,在这个深秋之夜。

  将车停在两棵树下,后来才知道这竟是赵家人湖广填四川时从老家带来的银杏,种下了树就种下了根和希望。很快有人打着手电筒来带我们到古村的幸福公社,说那里还有一群人在喝酒等我们。

  喝酒的是闻道先生的朋友,我们已经吃过饭了,就婉拒了他们的盛情。古村接待的人详细交待我们晚上住熊家院。

  我们选择在旁边的茶楼喝茶聊天。茶楼里,古村人喝茶聊天的很多,他们聊各家的收成,聊明年的打算,聊儿女何时成家立业,聊他们的过去,聊古村遥远的历史,徐徐的谈话间便会有一种安静的厚重感和人生感慨在每个人心中产生。在这样的秋夜里,劳作了大半年的古村人可以得到难得的放松,他们有的串门聊天,有的看电视,有的忙辅导儿孙写作业,有的到茶楼喝茶聊天、下象棋、打牌……


640.webp (5).jpg

  这时,走来一个年轻人,主动和我们招呼,介绍后得知他叫谢舜川,是川旅锦江公司幸福古村的项目负责人。

  一听说我们是作家,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古村的情况。

  说起幸福古村,谢舜川自豪地谈到,古村曾经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拍摄地。谈到爱情,两棵银杏树的故事再次被提起。就是刚才我们停车的地方那两棵银树,其实是一棵百年夫妻树,夫妻树是电影拍摄的重要场景之一。夫妻树高数十米,四人牵手都不能合围,树干一米处分为两杈,再长二、三十米高又合抱成一团,亲密搂抱,如一对“老夫妻”一样幸福相守。关于夫妻树,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恋人,家庭地位悬殊较大,受封建礼教的压迫,被迫私奔,来到了幸福古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男耕女织,琴瑟和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夫妻俩在村头种了两棵象征他们爱情的银杏树,日日精心呵护,后来夫妻俩先后仙逝,他们的子女将两位老人合葬在银杏树下。后人发现,两棵树渐渐长到了一起,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当初恩爱的老夫妻一样,于是,村人便称此树为“夫妻树”,成为了幸福古村象征爱情的“圣树”。

  古村的所有故事,似乎都与那部电影联系在一起,比如“知青点”、挑水池塘、牛心石、茅草屋,还有筒车、斗笠和石磨等。仿佛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里就是昨夜今晚,当时曾经屁颠屁颠跟班争当群众演员的村民,小的长大了,大的变老了,老的已大都驾鹤西去,唯一没有长大没有老没有仙逝的是记忆。就说“知青点”吧,曾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知青点”现在修缮后改为民宿向游客开放。电影把这里作为重要的场景之一,可能当时这里生活的知青,命运与生存状态,也大致与沈存妮和小豹子差不多。四十多年前拍电影时的地形、地貌、建筑、道具依旧保持着原貌。

  知青与电影皆俱往矣,记忆的意义在于追思与怀旧。不仅衣食无忧的城里人,就是这里土生土长、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龚大爷、熊老汉、赵老辈等,似乎也对此乐此不疲。一见到外地来的人,一走到古树下或挑水池塘边,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长了茧的故事。讲与听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讲与听中,讲的和听的都同样津津有味,充满好奇,仿佛那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精明的古村人,从中看到了的旅游商机。

  谈到旅游,谢舜川就兴致倍增,好像今天发生的事就是昨天故事的延续。他介绍说,幸福古村四面环山,方圆几公里,仅有三十几户人家。房屋有封闭式四合院、三合院,也有半合式扁房。幸福古村旅游发展始于2014年,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房屋租下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闲置的4栋民居改造为精品民宿。2015年末,丹棱县政府决定与川旅锦江公司签订幸福古村50年保护性投资开发协议,开发与保护结合,现在,它依然是个淳朴的小村庄。

  公司一方面在将民宿与村民房屋进行统一打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的同时,为村民保留生产生活用房,使村民不离开原来生活的院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另一方面,让村民作为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作为乡村故事和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游客和谐共处,为游客传递着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体现出古村的“活性”。他们让村里的犁耙、锄头、花果草木都复活了起来,让幸福古村独特的魅力绽放开来。这就不难理解城里人为啥趋之若鹜了。2016年,幸福古村开村迎客,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

  他边介绍边指着刚才给我们带路的中年男子说:“他叫黄树成,是本村人,负责具体管理,他的名字上过《人民日报》,有个作家到这里住了几天,写了幸福古村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黄树成笑眯眯地提着一筐水果送到我们面前,叫我们品尝,我问这是什么水果?他答到:这是“爱媛”,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春季吃“春枧”,夏季有“不知火”、脆红李、夏橙、猕猴桃,秋季有“葡萄”,冬季有“爱媛”和“耙耙柑”。

640.webp (4).jpg

  他说得我都快流口水了。不是望梅止渴,而是闻果生津。这些水果无任何污染,是多少城里人日夜盼望吃到的绿色水果哦?望着黄树成一脸的真诚,我不由得感叹古村人的勤劳、善良、淳朴。

  品着水果,谢舜川继续介绍说,从幸福公社顺着石板路往下走,有一个巨大的水车;水车下面,是一条小河叫赵河,赵河上的石拱桥,古村人古称赵桥。赵桥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270多年,是当地的乡绅为方便两岸百姓而建。因找不到“杀尖石”而停工多日,一赵姓老汉得知后,将自己家的“杀尖石”捐赠出来修桥,然后又帮忙上山凿石建桥,赵桥才得以建成。赵桥边就是盐铁古道遗址,那古道通往雅安的名山县。这条古道,是盐铁古道的一部分,是连着丹棱和雅安,是古村村民去顺龙乡场、丹棱县城的唯一道路。它见证了古村文化的厚重,昭示着古村走过的漫长时光。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幸福古村如今已然远近闻名。

  赵桥的本来面貌,在发展过程中,几乎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赵桥遗址、赵氏祠堂遗址、知青点、《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拍摄地遗址、村民民居和生产生活用具等等,连村里的一树一石都被用心保护着,村民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民俗,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她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乡土韵律与文化气息已绵延了数百年。

  谢舜川介绍完后,又将关于幸福古村的微信公众号和网上资料发到我们手机上,恨不得将古村的所有资料都给我们。

640.webp (2).jpg

  但夜已深,一家家的灯光渐渐地熄灭了,他只好恋恋不舍地带着我们朝熊家院走去。我们每个人都拿出手机来照明,踏着随山势逶迤盘曲的石阶而行。深夜行走在古村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天然的精神洗礼。走到半山腰,抬眼望去,眼前一片混沌,山下田野上,月光清清,像是氤氲着淡淡的银雾。一弯皓月悬在深蓝的夜空,将濛濛的清辉洒在寂静的古村,像是给古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对面的山坡上,鹰嘴岩在夜色中,更显陡峭威武了。山朦胧,树朦胧,屋朦胧,人朦胧。像是看见了什么,又像是什么也看不见,恍若隔世,我们成了湖广填川的鄂人,产生无限遐想……

  爬了不知多少个石阶,我们终于走进了熊家院。

  安详的房屋被月光斜切下一块块的阴影落在地面上,像古村老屋的深窗一样深邃。月光下的熊家院显得更寂静、更神秘了。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檐下挂着成串的玉米,院子里,古老的农具挂在壁上,锄头、犁头、箢篼、石磨、草帽等。院子正中是“堂屋”,两边分别是灶房、卧室、厢房(客房)、龙门子,面河的石板院坝边还有古老的石缸、石桌、石凳……。在这样幽静闲适的境况下,我默默走近沉默的老屋,去拜访它幽远的过去。

  这一切尽显古村的农耕文化风采。所以,有人说:走进古村的院子,就走进了川西民居博物馆。

  院子里、院子外,一棵棵柑橘树、银杏树静静挺立在如水的月光里,将自己的影子轻轻印在地面上,或直顺、或繁密、或曲折。

  洗罢躺在床上,正是众人皆睡的时辰,我却睁眼毫无睡意。

  古桥、古树、古寨、古宅、古溪、古道、古人……它们折射出古村昔日的种种,它们静立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守望着古村。

  想着想着,我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嫁到了幸福古村,在“夫妻树”下拜堂成亲,满山养育了一大群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