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书城>特别策划>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变化的是时代 不变的是精神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10月11 10:55:24

640.webp.jpg




一直以来,因为有岷江和青衣江贯穿境内,每到夏季雨水多发时期,眉山便面临着洪水的危害。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眉山各个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热土的旧貌新颜,可谓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但在与洪水的“较量”中,仍然时刻不敢松懈。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每一次洪水来临之际,眉山都上下合力,干群一心,共同对抗着大自然的“邪恶力量”,谱写着无私救援的动人赞歌。



640.webp (2).jpg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640.webp (3).jpg

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1984年:天灾无情人有情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二十一时至三十日凌晨,全县连续暴雨,雨量平均二百毫米以上,局部地区三百六十五毫米,海珠、郑军乡一带高达五百一十三毫米。岷江洪峰期过水一万三千五百个流量,水位海拔四百二十八点六六米,均为历史之冠。”在东坡区档案馆的《眉山县一九八四年严重洪涝灾害图片前言》里,记录着当时的情形:“岷江大堤断裂、沉陷、决口垮塌四十余处,长五千多米,同时,山洪爆发,塘、库、埝、溪猛涨,乡乡遭灾,醴泉江两岸尤为严重,多悦乡的石马、会龙、红岩村,悦兴乡的英勇、金光村,象耳乡的红刚、快乐村,鲜滩乡的齐心村,松江乡的新八、野渡村,以及沿岷江的张坎乡尚埧、三埧村等,共三百九十六个村、二千二百四十九个村民组、一万多农户浸泡在洪水中,冲毁、淹倒房屋三万三千六百多间,冲毁和淹没农田四十万零一百多亩,砸、淹死猪牛一千零六十四头,冲毁趟、埝、电灌站、公路、桥涵等公共建筑、邮电设施五百八十三处(座),还冲毁学校、商店、医院多处。


天灾无情人有情,从当时保存的照片来看,处处都是守望相助的团结画面。在齐腰深的水里,两个人合力抬着年迈的老人逃离险境;在积水路上,大货车正在运送救援物资;在靠近水边的浅滩处,一个人接一个人地抢救和传递着群众的财产;在被淹没的房前屋后,抢险的官兵抱出一只只大肥猪……


在灾难面前,救援官兵没有退缩和恐惧,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深入抢险第一线,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危难群众面前,总是在第一时间到达最危险的前沿。


洪涝灾害给当时的眉山造成重创,但大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抗灾中铸就了不屈的品格,再一次凝聚了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640.webp (4).jpg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640.webp (1).jpg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2013年:众志成城齐抗洪


2013年7月8日至10日,眉山市仁寿县遭遇大范围区域性暴雨,其中,禾加镇降雨量186.7毫米,汪洋镇降雨量175.5毫米,河口乡降雨量170.0毫米。


“我们汪洋镇的富民街被淹了,最严重的工商巷,里面有近百名群众被困……”7月10日下午2点左右,接到报告后,县应急办、县防汛办、县水务局等县级相关部门及20余名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水深3米的汪洋镇一片“汪洋”,上百户居民被困洪水中。


灾情发生后,当时的仁寿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唐友勇、大队长胡光西立即带领20名官兵于当日下午3点20分赶到现场。唐友勇立即安排:“分成两个救援小组,从两个巷道口进入住宅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城管人员、派出所民警、医务人员、各村(社)干部等也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救生圈、橡皮艇、内轮胎、导向绳……一场抢险救援的战役迅速打响。


通过近4个小时努力,救援人员成功救出被困群众100余名。“当时,屋里都进了1米多深的水,家具全都浮起来了。”“感谢党委政府和救援人员及时赶来,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脱险后,居民纷纷感激道。


当地居民伍莉红说,暴雨是从10日早上10点开始下的,中午12点以后比较大,下午2点以后多条街道被淹。由于街道地势低,加上仅有一条小河沟排洪,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街上的居民猝不及防。  


据当时参加了救援的人员回忆,在当天的救援过程中,还涌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640.webp (5).jpg

2013年7月8日至10日,仁寿县遭遇大范围区域性暴雨。(资料图片)


在救援现场,41岁的周速光自暴雨淹没街道起,一直忙碌着帮助当地群众。一个、两个、三个……4个小时下来,周速光共救出被困群众8人。“这条街道我熟悉,哪些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我一清二楚。”周速光说,“大家都是汪洋人,有苦有难就要互相帮助嘛,我倒不觉得累。”


虽然是沿着街道的台阶行走,10岁的小男孩虽然显得很吃力,但依然冲锋在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水。”洪水到来时,他还在家里睡觉,是奶奶将他叫醒了。“我先把爷爷奶奶送了出去,现在我和弟弟再走出去。”小男孩勇敢地说。


在洪水来袭时,汪洋镇全体人员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冷静救援,反映了勇敢的眉山人民遇到困难时坚韧的心智与果断的行动力。灾情远去,但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留下的那些感动却未曾远去,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永远铭记。



640.webp (6).jpg

2019年7月22日,丹棱组织救援力量转移安置群众。(资料图片)
2019年:万众一心保家园


2019年7月21日晚20时,眉山各区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来自市气象部门消息,截至7月22日12时,全市202个雨量监测点中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共有8站,最大降雨量在丹棱县张场镇大田坎村,为243.3毫米,达到今年统计最高。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全市干群勠力同心,大力发扬“忠于职责、不畏艰难”的抗洪救灾精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越下越大,7月22日,丹棱县双桥镇场镇街道被淹,沿街商铺几乎全部进水,从凌晨两点开始,当地政府就组织救援力量转移安置群众。接到任务后,党员干部们立马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当时,一名工作人员将被困村民解救到安全地点后,让朋友去帮他看看自己的车,结果朋友告诉他车的发动机被淹了,不能点火启动了。“救人比救车重要。”他说,“既然自己的车已经不能动了,就让它继续停在水里,我还是先去帮助其他人。


7月21日,那天并不该丹棱县公安局双桥派出所副所长文德明值班,但当接到抗洪抢险指令后,他义无反顾,迅速到岗到位,与所里民警深入洪水围困的地带救助群众。熬了一个通宵后,22日,他没有休息又继续投入抗洪抢险,忍着腹部疼痛,连续出警4次。直到23日9点交班后,文德明才匆匆赶往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当时,丹棱县的群众也不等不靠,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尽最大努力弥补损失。


仁美镇小桥村村民马开明的四个葡萄田块被淹了三个,眼看成熟的果实马上就可以售卖了,谁料会遭遇暴雨。7月22日早上9点,看着积水越涨越快,越涨越多,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大家一起说干就干,立即开始挖排水沟。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苦奋斗,积水终于被排了出去。


在这场抗洪救灾中,丹棱县各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用实干和担当,筑起了一道自强不息的铜墙铁壁,展现出了眉山人民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翻看岁月的年轮,我们不难发现,时代在变化,但面对困难,齐心救援的精神却是永恒的,每一次与自然的抗争中所具有的坚毅、勇敢、互助、团结等美好品质,都助力着眉山向更好的明天迈进,就像一场接力跑,只有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个“过去”才能为下一个“现在”跑出好成绩而努力拼搏。


每当困境来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砥砺奋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出独属于眉山的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郭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