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是时代 不变的是精神
来源: 责任编辑:蒋萍 2019年10月11 10:55:24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1984年抗洪救灾。(东坡区档案馆供图)
2013年7月8日至10日,眉山市仁寿县遭遇大范围区域性暴雨,其中,禾加镇降雨量186.7毫米,汪洋镇降雨量175.5毫米,河口乡降雨量170.0毫米。
“我们汪洋镇的富民街被淹了,最严重的工商巷,里面有近百名群众被困……”7月10日下午2点左右,接到报告后,县应急办、县防汛办、县水务局等县级相关部门及20余名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水深3米的汪洋镇一片“汪洋”,上百户居民被困洪水中。
灾情发生后,当时的仁寿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唐友勇、大队长胡光西立即带领20名官兵于当日下午3点20分赶到现场。唐友勇立即安排:“分成两个救援小组,从两个巷道口进入住宅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城管人员、派出所民警、医务人员、各村(社)干部等也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救生圈、橡皮艇、内轮胎、导向绳……一场抢险救援的战役迅速打响。
通过近4个小时努力,救援人员成功救出被困群众100余名。“当时,屋里都进了1米多深的水,家具全都浮起来了。”“感谢党委政府和救援人员及时赶来,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脱险后,居民纷纷感激道。
当地居民伍莉红说,暴雨是从10日早上10点开始下的,中午12点以后比较大,下午2点以后多条街道被淹。由于街道地势低,加上仅有一条小河沟排洪,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街上的居民猝不及防。
据当时参加了救援的人员回忆,在当天的救援过程中,还涌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在救援现场,41岁的周速光自暴雨淹没街道起,一直忙碌着帮助当地群众。一个、两个、三个……4个小时下来,周速光共救出被困群众8人。“这条街道我熟悉,哪些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我一清二楚。”周速光说,“大家都是汪洋人,有苦有难就要互相帮助嘛,我倒不觉得累。”
虽然是沿着街道的台阶行走,10岁的小男孩虽然显得很吃力,但依然冲锋在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水。”洪水到来时,他还在家里睡觉,是奶奶将他叫醒了。“我先把爷爷奶奶送了出去,现在我和弟弟再走出去。”小男孩勇敢地说。
在洪水来袭时,汪洋镇全体人员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冷静救援,反映了勇敢的眉山人民遇到困难时坚韧的心智与果断的行动力。灾情远去,但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留下的那些感动却未曾远去,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东坡文化网记者 郭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