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书城>特别策划>70年·我和我的祖国

“搬”出来的好日子

来源: 责任编辑:熊莉 2019年09月10 16:53:50

0_副本.jpg

□文/张承林

听妈妈说,我家第一次搬家,是从破旧的石板房搬进崭新的土房子。那时候,爸爸为了娶我妈妈,在爷爷的帮衬下盖了两间新土房。房子盖好后,爸爸拿平时做苦力攒下的钱置办了些简单的家具和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把小屋简单布置了一下后,就赶紧举办了婚礼,把妈妈接过来,就算安了家。


妈妈说,那个土房不大,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两个箱子就占去了房子大部分空间,另外一间是厨房,就更显得拥挤了。但妈妈很喜欢,夸它比石板房坚固、暖和和漂亮。而且,能住上崭新的“自建房”,村里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呢!


就这样,父母在他们幸福的港湾里努力地生活着。不久后有了我,3年后又有了弟弟。弟弟出生后,房子就越发显得拥挤了。妈妈常常念叨:“什么时候能换个房子呀。”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两年后梦想成真了——爸爸用努力在外打工攒下的一点儿积蓄,在原有的房子前面新盖了3间敞亮的瓦房。


为了庆祝这次搬新家,爸爸还跟妈妈商议,找木匠来做两件像样的家具,好好把新房收拾收拾。妈妈欣然同意。他们找来当地比较有名的木匠做了床、衣柜、桌子、储物柜等新家具,又到城里买了缝纫机、电视机和自行车等当时比较流行的物件儿。


后来,我和弟弟陆续步入学堂,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家庭开支也越来越大,我们一家4口就一直住在那个瓦房里。那时,我和弟弟同住一个房间里,由于房间比较狭小,经常为了抢占有利位置、摆放物品等一些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爸妈为此头疼不已,妈妈担心我们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而影响学习,常常跟爸爸嘀咕:“孩子大了,能有个独立的房间就好了。”但这次,妈妈的愿望迟迟没有实现。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带着家人的殷切希望、朋友的真心祝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从三秦大地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加入到中铁二局这个大家庭中,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刚好赶上国家实施移民搬迁政策,于是我“撺掇”爸妈盖新房。就这样,我们在村子里的集中安置点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房,布局和城里的楼房基本一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后来,妈妈经常开玩笑说:“这会儿,你们兄弟俩再也不会为了占位置而打架了,可是你已经参加工作了,离我们越来越远,一年也回不来两次,你弟弟也在外地上大学,很少回来……”说着说着,妈妈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知道,她是想我和弟弟了。


再后来,我在美丽的蓉城成都买了商品房。搬家的时候,爸妈从老家赶了过来,看着大而舒适的房间,望着窗外干净整洁的公园和五彩缤纷的大都市,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为我有今天的生活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就是我家的搬迁记,越搬迁越幸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变化,是伟大祖国70年变迁的真实写照,是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一个幸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