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远景楼>认识苏东坡>探秘苏东坡

好学生苏轼(下)

《探秘苏东坡》——学子东坡(2)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9年07月08 02:30:07

  苏轼喜欢趴在牛背上读书,“我卧读书牛不知。”他在城墙上、麦田里、野花间、溪水旁读书,抬眼便看见峨眉山顶,凝视蓝天白云。书卷气广接了地气,天才少年与众不同。爷爷和父亲讲的许多故事,是他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他做家务事,学栽松树,动手的能力强,登山游泳皆是好手。

  8岁时,苏轼进了天庆观的官办小学,老师是个道士,名叫张易简。张道士不光教诗文,偶尔也讲一些鸡犬升天的道家故事,学生们听得入迷。苏轼和同学陈太初都是天庆观的优秀学生。陈太初这人挺有意思,可能是“升天”的故事听太多,导致人到中年走火人魔。有一天,他突然决定不再食人间烟火,饿得摇摇晃晃,脸上却是笑盈盈的。几天之后他终于摇不动了,变成了一具尸体。当时正值新年,邻人送他下葬,几个抬尸体的人埋怨大过年遇上这晦气事儿,就纷纷骂娘。那尸体突然开口说:“别骂了,我自己走。”便摇摇晃晃走向荒野,挑个坑倒了下去,仿佛升了天。这个传说很神奇,《东坡志林》有记载,字里行间露出微讽与叹息,告诫世人别信鸡犬升天。苏轼几十年与和尚道士交往频繁,但从不迷信。他自幼酷爱读书,家庭环境超一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童年心智健全,不受道士先生的消极影响。

  张道士有个朋友叫李伯祥,见了苏轼便说:“这位郎君,是个贵人。”苏轼不知他怎么看出来的。某日,一个从京师归来的人,抄了篇当时名士石介的《庆历圣德诗》给张道士看。这诗歌颂朝廷人才济济,大力称赞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张道士读得兴起,苏轼好奇,问那诗里写的什么。道士不耐烦了,摆摆手道:“小孩子问这些干嘛?别瞎掺和。”苏轼抗议:“如是天人,则不敢知,假使他也是凡人的话,为何不可问?”苏轼不惧老师的威严,显露出一股高于同龄人的心气。张道士吃惊不小,便换了语气,详细对苏轼讲:这诗中讲的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四个人,乃是当今天下的人杰也……苏轼瞪大眼睛,满心向往这些当世高人。有趣的是,这四人中,第一个是苏轼一生敬仰而遗憾未能谋面的,其余三人都与苏轼的生命历程有很重要的关系。

    苏轼在学堂里读了几年书,成绩优异,天赋过人,张易简和另―位老师刘微之都十分喜欢他。放学回家,又有祖父、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引导他读书。程夫人原本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对苏轼的情感教育十分看重。我们在后文里会提到这些。(刘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