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东坡文化>东坡传承>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赠刘景文》

来源: 责任编辑:刘寅 2019年11月25 15:45:04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解】

此诗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刘景文性格豪放,苏轼视他为国士,称其为“慷慨奇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注释】


荷尽:荷花枯萎。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您,尊称刘景文。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故事】


刘景文,乃北宋名将刘平之子。1090年,苏轼任杭州太守,刘季孙时为两浙兵马都监,两人属上下级关系,往来密切。苏轼开西湖时,刘季孙调拨大量军工供苏轼差遣。杭州有西湖,刘季孙当记一功。


其时刘季孙58岁,比苏轼大4岁。苏轼言刘季孙“轻利重义”,且好读古书,为官所得俸禄尽数用于藏书,但始终未获重用。苏轼佩服他的才学与气节,亲自向朝廷举荐他,刘季孙才得以在仕途之末出任隰州(今山西临汾)知州。《赠刘景文》一诗便作于此时。


纵观全诗,皆在勉励。“荷尽”“菊残”,均为暮秋景物,意谓人生暮年。身虽老,但精神与学识皆已到达相当的高度,如同“橙黄橘绿”,乃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苏轼以此勉励好友,而他自身亦然。他在62岁时被贬海南,却是越活越精神。不禁让人想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伟大的生命逾越了文化的差异。




【赏析】


此诗赞美“橙黄橘绿”的秋末初冬“好景”,却不正面着笔,而是先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残秋之景为“橙黄橘绿”的秋末初冬“好景”作铺垫衬托,正当读者为诗人笔下的残秋伤感之时,诗人却笔锋一转,将“橙黄橘绿”的秋末初冬“好景”呈现在读者眼前,整个景象为之一亮,伤秋之感荡然无存,感奋欣喜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而此诗更妙的还是在于它的借景抒情。从诗题与苏轼举荐刘景文看,此诗应是对刘的赞扬与勉励,可此诗通篇无一字直接表达此意,但从诗中的写景之语,读者就能将诗人对刘景文的赞美勉励之情明显地体味出来。你看,那“菊残犹有傲霜枝”,岂不是刘君傲世独立的高尚品格吗?那“橙黄橘绿”中被屈原称道的“橘绿” “嘉树”,不就是刘君坚贞的节操吗?此诗“曲尽其妙”“浅语遥情”,可谓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意境高远。